【週五看電視】BBC介紹台灣之旅,但是英國人不愛美食嗎?
身為台灣人,可能當小國小民當久了,每次有國際媒體特別報導台灣,就會有莫名的興奮,覺得一定要分享。不過,也常常覺得有趣的是:為什麼外國人都看到台灣一些很不一樣的地方?有時候是台北橋的機車瀑布,有時候是台南國華街的夜市景,為什麼台灣人覺得很驕傲的東西,外國人都不見得看得到?
例如說:這一次BBC做的旅遊節目,就介紹了台灣。介紹了古蹟、文藝、大自然、還有習俗,就是不去吃吃喝喝,把台灣人最驕傲的美食跟小吃完全忽略掉了。所以,BBC中文網就接著做了這個報導:BBC播台灣旅遊特輯 獨缺美食成「遺珠之憾」。有興趣的人自己讀讀下面的報導。
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46112485
而我想要討論的:就是為什麼人會看到不一樣的角度?每個人每天都要吃東西,難道有人不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嗎?為什麼英國人不想介紹台灣的美食?新聞的討論串、還有BBC中文網臉書裡,有很多人已經在討論了。但我想要說的,其實是:只要是人,都會有自己想要看事情的角度,並且往往很難接受,別人看到的跟自己不一樣。例如說,台灣人很愛吃,而很多英國人真的對吃什麼沒感覺,覺得只要能夠果腹就好,味道不見得很重要。
所以,人真的有那個空間,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,而設身處地去猜想一下,站在自己對面那個人,為什麼會從截然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嗎?他們在想什麼?為什麼他們連這些用膝蓋想的事情,都想不到、甚至還要反對?
我常常覺得,在倫敦這個國際化城市生活,最大的收穫之一,就是體會到不同的文化,而更學著去尊重每個文化不同的思考邏輯,然後去了解,為什麼有些文化會成為普世價值,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,但還是要尊重。例如說,英國從孩子很小的時候,就不要逃避各種教育議題,不管是性教育、甚至是對於恐怖攻擊的面對因應方式,更別說在英國不同的家庭樣貌都被尊重,不管是離婚、單親、重組、同性父母、變性父母...等等,甚至被法律明文保障的。
所以,讓我藏一下政治文:我很難理解,為什麼自己性教育沒有學好的人(對於人體構造及安全性行為),會在台灣公投辯論時反對性教育?這真的不是我能理解的。而他們的宗教背景又會讓我更難去理解:宗教不是為了要愛世人、而不是礙世人或歧視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嗎?